成果花絮
12/6(一)如何預防「腦缺血」專題講座
活動日期: | 2021-12-06 |
---|---|
活動時間: | 12:00-13:30 |
活動地點: | 第二行政大樓五樓第四會議室 |
主辦單位: | 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 環安衛中心 |
天氣漸漸轉涼,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時機。到底腦中風、腦缺血這些名詞是什麼意思?有哪些症狀需注意?全人關懷服務方案跟環安衛中心一起合作衛教講座,邀請了臺大醫院腦中風衛教小組組長-黃瑞雄醫師,帶著大家一起認識「腦缺血」,留意身體給我們的警訊,避免「腦缺血」默默找上門!
黃醫師首先向大家說明「腦缺血」其實就是「大腦的整體血液供給量低於需要量」,臨床症狀輕者如頭暈、站不穩,中者如跌倒、記憶或意識障礙,重者則會昏迷。
那什麼影響了大腦的血流量呢?包含血壓偏低、心跳變慢、血液太濃稠。一般人若不規則吃藥、季節變動、水喝太少、姿勢改變,都可能導致血壓偏低。心跳偏慢則可能是睡覺休息較慢。此外,水分不足會使血液濃縮,因此血液黏稠度會變高。流汗太多、拉肚子、喝水太少、咖啡喝太多等,都可能造成水分不足喔!此外,若身體有罹病,也可能造成血壓偏低、心跳變慢、血液太濃稠的情況。
那「腦缺血」和「缺血性腦中風」的差異是什麼呢?腦缺血可分為「整體大腦缺血」和「局部大腦缺血」兩大類型態。後者如果是因為腦頸動脈硬化狹窄所導致的,就廣義上稱為「缺血性腦中風」。而腦頸動脈硬化狹窄的成因,多跟血壓高、血糖高(糖尿病)、血脂(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高、尿酸高、抽煙等相關。而某些基本營養素(如葉酸或維他命B12等)缺乏,則會促進硬化狹窄的過程。因此擁有三高或常抽菸的人必須特別小心注意~而已有明顯腦頸動脈狹窄的人,若看了泌尿科、心臟科門診,也要留意該科藥物或飲水過少帶來的影響。
而當「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急性血栓形成所致,就需使用抗血栓藥物來預防。當有明顯動脈硬化狹窄時,應使用抗血小板劑,如阿斯匹靈 aspirin、保栓通等。如果是靜脈系統血栓或有嚴重心律整症時(最常見者如心房纖維性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則應使用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 agent)。
那大家關心的「腦缺血」或是「缺血性腦中風」會引發失智症嗎?因為腦缺血而暈倒、昏迷的人,即使醒過來後看似正常,記憶力和智力也有可能已受到某種程度的傷害。這和腦缺血的程度、時間長短二者有關。長期慢性的整體大腦缺血,是會慢慢地引起失智症。多次發生「缺血性腦中風」,也是失智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喔!
缺血性腦中風為何比較容易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呢?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比較會有嚴重些的腦頸動脈硬化狹窄且心臟病也較多(如心房纖維性顫動)、心臟功能也相對地較差些。另外,老年人較容易發生「姿勢性低血壓」:例如久坐多時,突然起身導致血壓突然降低,這也會引發腦中風的情況。醫生提醒若不幸遇上述此情形,一定要趕緊躺下讓大腦和心臟處於同一水平,並立即就醫。
在講座進入尾聲時,大家皆關心如何預防和處理腦缺血呢?醫師提醒大家不需過於擔憂,疾病百百種,只要好好留意、注意家族遺傳性疾病、避免三高,平日除了保持血壓穩定外,在冬天時務必要注意保暖,且在繁忙的日常中仍應養成「不急不慌」的習慣,避免劇烈運動,才能大大減少腦缺血的機率。
最後,黃醫師提供了「自費預防腦中風衛教門診」資訊,希望講座後仍有疑問的師長同仁,能到臺大醫院享受個別化諮詢的服務!另外,課程中,環安衛中心亦邀請李念偉醫師來教大家如何自我評量將工作壓力量化,並說明壓力對於身心的影響,提醒師長同仁須注意平時的壓力,並提醒要找出成因、尋找適切的方法解決。相信透過此次講座,能一步步建立大家平時生活中的保健意識,努力找到工作、生活的平衡,有一個健康自在的人生。